玉米矮花叶病病状与防治
发布时间:2018-08-31 来源: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
IuQcBt/k1mIjYtLUs8HIhhmtu+x3GeDtD6czQOFd0BzuUxw/owevYg==
症状:
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。幼苗染病心叶基部细胞间出现椭圆形褪绿小点,断续排列成条点花叶状,并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,后期病叶叶尖的叶缘变红紫而干枯。发病重的叶片发黄,变脆,易折。病叶鞘、病果穗的苞叶也能现花叶状。发病早的,病株矮化明显。该病发生面积广,为害重。病株组织里的病毒在超低温冰箱保存5年后仍具侵染能力。因此发现后一定要及时焚烧清清除。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该病毒主要在雀麦、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,是该病重要初侵染源,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。传毒主要靠蚜虫的扩散而传播。玉米蚜是主要传毒蚜虫,吸毒后即传毒,但丧失活力也较快;病汁液摩擦也可传毒;染病的玉米种子也有一定传毒率,病毒通过蚜虫侵入玉米植株后,潜育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。
该病发生程度与蚜量关系密切。生产上有大面积种植的感病玉米品种和对蚜虫活动有利的气候条件,即5—7月凉爽、降雨不多,蚜虫迁飞到玉米田吸食传毒,大量繁殖后辗转为害,易造成该病流行。
防治方法:
(1)种植科茂旗下诸多抗病良种等。
(2)在田间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 这是防治该病关键措施之一。
(3)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,可减少传毒寄主,减轻发病。
(4)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,及时喷洒50%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、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。
上一页: 常见玉米病害
下一页: 玉米黑粉病病状与防治